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党史学习教育
曲阜记忆 •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(一)
  • 作者:曲阜市人民法院发布时间:2024年02月02日

  曲阜记忆 •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(一)

  一、概述

  曲阜鲁国故城,是指周代和西汉的鲁国都城遗址,位于今曲阜城区和东、北外围。遗存内容包括周代至汉代的城垣与城壕、城门遗址、大型建筑基址、道路与排水系统遗迹、手工业作坊址、居住址、墓地等。

  北宋编纂最早、影响最大的地理总志《太平寰宇记》就提到周代鲁国都城,“古鲁城,春秋之时鲁国都也,其城凡十有二门。”清初地理著作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其城,凡十二门,……自春秋至战国,鲁世世都之。……《志》云:‘今县城及郭外之东南,皆鲁城故址也’。”

  公元前11世纪,周武王伐纣灭商,建立起周王朝。周初大封宗族勋戚,以为王室藩屏。武王将其胞弟、宰辅周公旦封于故奄地曲阜,立国为“鲁”,周公旦因辅佐天子不能赴任,令长子伯禽代父就封,建都曲阜,形成规模宏大的都城。到鲁顷公二十四年(公元前249),鲁亡于楚,历时800余年,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。西汉景帝三年(公元前154)封子刘余为鲁王,都此。东汉为东海王刘疆都城,直至汉末。宋代迁县治于寿丘,城逐渐毁废。抗日战争期间,日本人曾作调查和发掘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多次进行调查。1958年山东省文物干部训练班对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。1977~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作了详细勘察和发掘。1961年,曲阜鲁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3年,鲁国故城被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。

  二、周代鲁国都城遗址

  周代鲁国都城遗址,在曲阜城区及城区东、北面。鲁国故城始建于西周早期,形成于西周晚期。

  鲁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。外城近于扁方形,南垣较直,东、西、北三垣略向外漫突,四角呈弧形,周长11.77公里。现存城垣自西周晚期延至西汉,经过多次增筑、修补,残存最高处约10米。周故城以护城河环绕,城与河间距10~30米不等。城区面积约10.45平方公里,构成范围东起五泉庄、古城社区,西至洙水河;南起静轩东路,北至洙水河。探掘发现城门11座,每座城门都有直通城内的交通干道。此外,还有若干衢道,形成交通网络,将宫殿、作坊、市井、居住区连成一体。城北部还有一条横贯东西的排水道,东连东城外壕,西流入洙水。

  内城居全城的中部偏北,平面近方形。城内有密集的大型建筑基址,探掘证实为春秋至西汉的鲁王宫城。规模宏大的宫宅建在城中心的高阜上,宫宅占地约27万平方米。宫宅的东南及西南为贵族官宦居住区,北面为市贾区,居民区散布于城四周近城墙处。这种城市格局,完全符合“左坛右社,面朝后市”“仕者近宫,不仕与耕者近门,工贾近市”的周代礼制。宅南有干道直通城的南东门,门南3里处有祈天祷雨的舞雩台,宫宅、城门、祭坛连为一直线,形成鲁故城的中轴线。探掘发现手工业作坊11处,有冶铁4处,冶铜2处,制骨2处,制陶3处。这些冶铜、冶铁、制骨、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,排列十分密集,分布在故城的北部和西部。在城东、西、北三面,发现居住遗址11处,靠近城门。城内西部发现墓地4处,发掘墓葬137座,其中周代墓葬128座,出土大量随葬品。

  地面尚存周鲁国故城部分残迹。其中残存台址尚有:舞雩台,位于南泉村西南500米处;望父台,位于现城北,孔林神道西侧,探掘发现战国大墓一座;斗鸡台,位于城西北300米处,残台呈椭圆形。

  来源:曲阜史敢当

关闭

版权所有: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-4497710 邮编:273100